欢迎来到梓耕教育 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
梓耕京东旗舰店 梓耕天猫旗舰店 新手指南 登录 | 注册

第9课 推荐阅读220810

一、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 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地势低洼的地方。④甃: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昏:愚蠢糊涂。

【阅读思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3.文章结尾写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答案】

1.(1)种植 (2)满,充满 (3)顺着,沿着

2.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沥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

3.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感到两者命运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

【参考译文】

屋檐下的回廊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着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因为地势低洼所以把它当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挖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的,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

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唉!那个童子也是愚蠢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

 

 

二、雪窦游志(节选)

邓 牧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阅读思考】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异   渔人甚异之              B.舍  便舍船

使内外异法也                   屋舍俨然

C.去   使数日,辞去            D.道  不足为个人道也

       乃记之而去                     策之不以其道

2.翻译句子。

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答案】

1.C(解析:A项“渔人甚异之”的“异”意思是以……为异、对……感到诧异,“使内外异法也”的“异”意思是不同;B项“便舍船”的“舍”意思是舍弃、丢弃,“屋舍俨然”的“舍”意思是居住的房子;C项中“去”的意思都是离开;D项“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道”意思是说,“策之不以其道”的“道”意思是正确的方法。)

2.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

3.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参考译文】

水不通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三、桃花源诗(节选)

陶渊明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

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注】①肆:尽力。②靡:没有。③暧:隐蔽。④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阅读思考】

1.写出《桃花源记》一文中与下列诗句相对应的语句。

(1)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3.《_______》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______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答案】

1.(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

3.《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

 

 

四、桃源行

王 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阅读思考】

1.“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这两句诗分别是以谁的眼光来写的?诗句隐含了《桃花源记》中哪些语句的意思?

2.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后人多有非议,认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主题不一致,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案】

1.桃源人,渔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屋、闾巷、田园,桃源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处处洋溢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的美好生活理想,主题思想和《桃花源记》基本一致。


更多增值服务,请点击 [下载] 筛选,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