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一、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树叶茂盛的样子。
【阅读思考】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
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二、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阅读思考】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2.示例: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阅读思考】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意?
【答案】
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终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四、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阅读思考】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暗含什么意思?
2.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
1.(1)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已经到极限。
2.男子寡情易变,女子决绝刚强。
更多增值服务,请点击 [下载] 筛选,精彩不容错过。
梓耕联系方(传真)
名师汇二维码
梓耕教育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