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梓耕教育 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
梓耕京东旗舰店 梓耕天猫旗舰店 新手指南 登录 | 注册

第20课 推荐阅读220810

一、云南行

冀  潜

初春时节,约上几个同伴,一起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彩云之南”。

第一站选在丽江。经丽江市区后向北不远,我们来到了白水河边。只见白水河在玉龙雪山的脚下蜿蜒流淌,恰似一条耀眼弯曲的绿线。抬眼望去,平行排列的山峰向远处渐渐走高,山峰之间的雾气也越来越浓,直到将山峰全部湮没在云雾里。峰头的积雪一大块一大块摆在那里,清晰可见。

这里云杉高大挺拔,山风吹来,飒飒作响,恰似松涛阵阵。草坪看上去满眼黄白色,如若细看间或已经泛青,相信要不了多少时日,必是青翠一片。再仰望玉龙雪山,此时已是近距离正面观察,只见雪山像一面扇子,从山顶的两边延展下来。扇面上有不少褶皱,皱痕排列很是整齐,恰似扇子将要全部打开时的扇骨。雪在扇面上一片一片地躺着,比较匀称,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这是一柄神奇的宝扇,它是丽江城的天然空调,丽江能有“水城”之称,足见其对丽江的影响之大。

第二站选在石林。出昆明向东南走八十余千米,横穿南盘江,即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景区。大约两亿八千万年前,这片地区属古海洋,后经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出现喜马拉雅运动时,这里地壳隆起,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与张家界和桂林喀斯特地貌在溶洞中不同,这里是全部裸露在地表,一览无余。在接近大石林片区之前,隔车窗眺望,只见在一个个山头上,一行行石峰平行规则地排列着,像若干条平行线。及至走到山头前,正面看去,石峰的排列高低错落,很是整齐。每一排都是由若干高低大致相同的石柱与石壁组成,只不过宽窄不等。有的石柱上下一体,没有裂缝;有的则断成几截,但仍摞在一起。总体看上去,真像是由黑灰色的石柱组成的茂密葱郁的树林,用“石林”来形容是很恰当的。

进入景区,步行一段时间后,来到了大石林片区。这里是整个景区的精华所在,除了具有车览时看到的景物特点外,其最大的不同,是石柱要粗大很多,且形状奇妙,组合有趣:有的像灵芝、像火把、像大象、像正在低头喝水的牛……有的像思想家正在低头散步、思考问题,有的像母亲带着孩子在游玩,有的像牧羊女在放羊,有的像一对情侣正在深情对视……总之,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激动不已,使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石林之中,还有剑峰池在缠绕。一池碧水倒映着形态各异的石柱,为这片石林平添了几分灵动和柔美。这里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令人流连忘返。整个景区内鲜花盛开,芳草萋萋,游人如织。

云南之行,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了云南人的质朴热情。云南之行,真值!

(摘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6年4期,有删改)

【阅读思考】

1.为什么称玉龙雪山是丽江城的天然空调?

2.请说明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3.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序方面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因为玉龙雪山上有大片大片的积雪,积雪融化能给地表降温,且雪山呈扇面形,能改善山脚下丽江的气温。

2.石林在大约两亿八千万年前是古海洋,后经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出现喜马拉雅运动时,这里地壳隆起,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3.写景状物要讲究层次性。总体上一般要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等逻辑关系安排内容;局部可以按照空间、时间等顺序叙述描写。

 

 

二、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地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地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地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哄哄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鱼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⑪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见。

【阅读思考】

1.作者已经两次游览了富春江,为什么还会“梦到春江”?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富春江的所想。

(1)“我”始想:                                                                  

(2)“我”还想:                                                                   

(3)“我”再想:                                                                   

(4)“我”又想:

3.请说说下面一句话的含义。

钓鱼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答案】

1.因为富春江有梦幻般的美丽,因为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傲世风骨的喜爱与崇敬,还因为文人墨客诗文画卷,早把作者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

2.(1)富春江的俏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2)富春江的娇在于水色碧绿清澈。(3)富春江的美在于无与伦比的静。(4)富春江的风物独具魅力(独绝)。

3.富春江严子陵钓鱼台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不畏权势的传统精神的象征,千百年来,它让世人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弯弯曲曲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的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找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儿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地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到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阅读思考】

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       )——(       )——(      )

2.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3.“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答案】

1.出神 惊心 惦记

2.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树杈、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这样写的目的,突出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

3.(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一些所不熟知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

 

 

 

四、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标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稚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有删改)

【阅读思考】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1)“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2)“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态度的敬佩之情。(3)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4)摇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5)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2.(1)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2)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3)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4)烘托(或对比、衬托)。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3.(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2)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3)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更多增值服务,请点击 [下载] 筛选,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