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梓耕教育 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
梓耕京东旗舰店 梓耕天猫旗舰店 新手指南 登录 | 注册

第22课 推荐阅读220810

一、劝学(节选)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②:通“煣”,使弯曲。③暴:晒。④参:验、检查。一说,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阅读思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学不可以已

(2)故木受绳则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虽有佳肴》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本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停止。 (2)所以,因此。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3.教学相长(也)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二、礼论(节选)

荀 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阅读思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故制礼义以分之

(2)以养人之欲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3.根据选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

【答案】

1.(1)所以。 (2)来。

2.使人们的欲望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们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 ,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斗。一发生争斗就会产生混乱,一有混乱就会导致穷困。古代的圣王厌恶混乱,就制定礼仪,划分等级,节制人们的欲望 ,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会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而物资也不会因为满足人们的欲望而消耗殆尽,为了物资和欲望两者相互制约,保持长久的协调发展,这就是礼的起源。

 

 

三、孟涂文集(节选)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阅读思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非问无以广识

(2)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3.谈谈本文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1)增加。 (2)有时。

2.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3.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增加知识。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枝末节,如果放弃了提问,又从哪里去解决呢?


更多增值服务,请点击 [下载] 筛选,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