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峡
一、水经注·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注】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阅读思考】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如人负刀牵牛。
(2)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3.本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属于 描写。
【答案】
1.D[犹:还是。]
2.(1)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2)但是那里很少有人的痕迹,没有人能到那里去探究。
3.湍急纡回(深) 侧面
【参考译文】
江水向东流去,流经黄牛山,山下面有一个石滩,名字叫“黄牛滩”。南岸山峰耸立着,层峦叠嶂,最外面的高崖边有一块岩石,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黑色的人,黄色的牛,轮廓分明。但是那里很少有人的足迹,没有人能到那里去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再加上江水很急,因此,虽然只有两三天的路程,还是可以见到这块石头,所以路过的人唱道:“早上从黄牛山出发,晚上还住在黄牛山,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一点儿变化都没有。”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二、上三峡
李 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阅读思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2.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与《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请就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诗歌“融情入景”的看法。
【答案】1.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当,诗人的状况是逆境难熬,情绪郁闷。]
2. 《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早发白帝城》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
更多增值服务,请点击 [下载] 筛选,精彩不容错过。
梓耕联系方(传真)
名师汇二维码
梓耕教育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