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一 薛谭学讴①
(2019·湖南郴州中考改编)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②于郊衢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④。薛谭乃谢⑤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注】①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②饯行:设酒食送行。③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④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⑤谢:道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薛谭学讴于秦青
(2)未穷青之技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读了上文,你认为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1)向 (2)尽,指学完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秦青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酒食为他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飘动的云彩也停住了。(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二 崇明老人记
陆陇其
崇明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曰:“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昭穆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博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持钱二三百文,安置所游家,并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老人胜,辄踊跃持钱归。老人亦不知也,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古代一种游戏。
1.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方得侍奉颜色
(2)则明日蚤餐季
(3)老人每食毕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答案】1.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2.(1)才 (2)第二天 (3)完,完毕
3.壁橱中的钱少了,他的儿子们就偷偷地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
4.能自立;兄弟和睦;百般孝敬;用心使老人快乐。
【参考译文】
崇明县有一位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七岁。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年轻时家里穷,把这些儿子卖了后才能养活自己,于是四个儿子都成了富户家里的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都能独立生存了,各自赎身娶妻成家,于是一家人又共同赡养父母双亲了。
兄弟几个有五间店铺,每个儿子一个店铺,中间留出一间,作为一家人出入的地方。四子赡养父母,百般孝敬。开始准备每家过一个月,按顺序轮转,他的媳妇们说:“父母都老了,如果一个月一家的话,那么要过三个月后,我们才能侍奉老人,太久了。”准备每天去一家,再按顺序轮流,媳妇们又说:“父母年纪大了,如果一天去一家,要过三天才能侍奉老人,也还是太长了。”于是以一餐为标准,如果早餐在大儿子家,那么午餐在二儿子家,晚餐就在三儿子家,明天早餐就在四儿子家,这样轮流。如果碰上五或十,四个儿子就在中堂聚餐,父母朝南坐,东边是四个儿子和孙子们,西边是媳妇和孙媳妇们。(他们)都按辈分坐好,按照次序斟酒祝寿,大概都是这样的。
在老人饮食地方的后面,放一个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老人吃罢了饭,反手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到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壁橱中的钱少了,他的儿子们就偷偷地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了,便派人悄悄拿了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假装输给了老人。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回来。老人不知事情的原委,这样也成了习惯了。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
更多增值服务,请点击 [下载] 筛选,精彩不容错过。
梓耕联系方(传真)
名师汇二维码
梓耕教育二维码